[size=1]4.3保护、调功电路工作原理:本装置设有截流、截压、电流负反馈及过流、过压保护电路,由专用厚模集成块“BF1001”集中处理控制;“BF1001”内还设有功率调节电路,其外形及引脚功能如图:[/size]
[size=1] 1:过流指示 2:过流输入 3:过压指示 4:保护复位 5:过压输入 6:电源VDD 7:地线VSS 8:移相输出 9:移相输入 10:电流反馈 11:截流指示 2:截流输入[/size]
[size=1]由电流互感器TAu、TAv、TAw及中频电压互感器TV2检测到主回路中的工频电流和中频电压信号分别送到“BF1001A”的2脚过流及5脚过压输入端。如果检测到的信号超过设定值时,“BF1001A”内的保护电路动作,将移相控制输出端电压提高,使整流脉冲控制角移相到150°,把三相全控整流桥从整流区快速拉到逆变区,使电抗器中的能量馈送回电网并关断逆变回路,从而保护了主回路各部分元件,避免了事故的发生。过流、过压值分别由RP103、RP104给定。检测到的电流信号同时送入“BF1001A”的10脚电流负反馈端、12脚截流端;当超过预置的截流、电流负反馈给定值时,“BF 1001 A”内的截流、电流负反馈电路开始工作,使移相控制输出端电压提高,自动将整流触发脉冲控制角后移来改变全控整流桥输出电压,从而使整机工作电流保持稳定。截流、电流负反馈的设置是通过调节RP101、RP102来改变的。“BF1001 A”的9脚为移相控制输入端,通过调节RP功率调节电位器改变输入电压,使8脚移相控制输出端的输出电压改变,从而改变整流触发脉冲移相角,使整流输出电压改变,达到功率调节的目的。
4.4逆变触发电路工作原理:逆变触发电路采用一专用模块“NB3001C”,其内部包括方波变换、脉冲形成、推动放大等部分。取自谐振回路的电流、电压合成反馈信号通过隔离变压器输入到“NB3001C”的第4、5脚,通过其内部一系列的整形处理、放大,分别从第1、6脚输出二路相差180º的触发脉冲,再经功率放大后,由脉冲变压器隔离分配给可控硅进行触发。此模块波形好、相差准确、启动性能好。 [/size]
[size=1]5.设备安装、调试:成套设备在无特殊协商的情况下,一般由用户自行安装,我公司提供图纸并负责技术指导。为了使设备到厂后能早日投产,本公司为用户免费调试一次,请按《用户须知》做好调试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配合我公司调试人员到贵厂后能立即进入调试工作。[/size]
[size=1]5.1本装置安装无需特殊的基础,但要求通风良好、不受雨水侵袭、环境温度在+5℃~40℃的室内。为了便于检修及通风,应与墙保持一定距离。[/size]
[size=1]5.2冷却水质量要符合3.6节所注要求,水管不得堵塞;排水管最高水位不得高于积水箱出水口。[/size]
[size=1]5.3机外应装有三相进线空气断路开关,铜芯进线截面积不小于50KW/35mm2、100KW/75mm2、160KW/95mm2、250KW/150mm2、500KW/300mm2、1000KW/700mm2。[/size]
[size=1]5.4电容柜与感应器之间的连线应尽量短。[/size]
[size=1]5.5调试过程中炉衬材料、筑炉工具及炉前操作均由用户负责。[/size]
[size=1]5.6在调试过程中,由于设备质量问题所损坏的零配件由本所负责,由于供电系统、冷却水、炉前操作等原因所损坏的零部件由用户承担。[/size]
[size=1]5.7设备调试后各项技术参数符合主要技术参数及性能”要求,设备验收报告”,调试即完成。
9.本产品是一种交——直――交静止变频装置,它是将50HZ三相工频电能转换成单相1000HZ中频电能的一种转换装置
产品型号说明
K G P S — X X X — X
晶闸管
变频装置
水冷方式
额定功率(KW)
输出频率(KHZ)
2.工作环境及使用条件:
2.1海拔高度:≤1000m
2.2相对湿度:≤85℅
2.3环境温度:+5℃~+40℃
2.4工作环境没有明显的振动和颠簸
2.5周围没有导电尘埃、易燃易爆气体及能严重破坏金属和绝缘的腐蚀性气体。
如在特殊环境下工作,用户应与我公司协商解决。
2.6冷却水的要求:
a.进水压力:0.15Mpa≤P≤0.25Mpa
b.进水温度:+5℃~+35℃
c.酸碱度:PH=6~9
d.水硬度:≤10o(每度为1L水中含10mgCaO)
e.固体含量:≤250mg/L
2.7进线电源要求:
a.三相工频电源应近似于正玄波,电压波动范围≤-5℅~+10℅
b.三相不平衡度<10%,频率变化≤±2%
3.主要技术参数及性能:
3.1工频参数:
输入电源:三相四线交流50Hz±2Hz、380V±5%。
3.2直流参数:
整流方式:三相全控整流
额定电压:510V
额定电流:320A
3.3中频参数:
逆变方式:并联谐振方式
输出频率4000 Hz
输出电压:700V
额定功率:160KW
功率因素:容性0.8~0.9
工作效率:≧92%
3.4控制电路:
本设备采用单块超小型全功能集成电路控制板,尺寸:120mm×220mm。
3.4.1整流部分:
电路形式:大规模单块集成电路控制板
脉冲形式:双窄列脉冲
3.4.2逆变部分:
控制方式:定时调频
启动方式:零电压启动
3.5保护方式:
过流、过压拉逆变故障保护
截流、电流负反馈超负荷功率封锁保护
冷却水压低保护
继电互锁、RC、LC吸收保护
3.6冷却方式:
①水冷;②风冷
4.工作原理
4.1主回路工作原理:
可控硅中频电源是将来自电网的三相工频交流电通过由可控硅VT1~VT6组成的三相全控整流桥整流成电压可调的脉动直流电,经过电抗器LD滤波成平滑的直流电送到VT7~VT10组成的单相逆变桥电路,从逆变桥输出高于工频几十至上百倍的中频单相交流电到由感应圈L以及中频电热电容Cb组成的LC逆变谐振负载回路中。
输出频率由负载LC的谐振频率决定。逆变触发脉冲的控制信号是由取自负载回路中的电流信号与电压信号合成而来的;因此当负载发生变化时,逆变桥输出频率也能相应发生变化,起到频率自动跟踪作用。
4.2整流触发电路工作原理:
整流触发电路方框图如下:
三相工频交流电经过三组LC移相网络送至同步变压器,再从同步变压器输出,经过RC阻容T型移相网络分别送到CF2001整流触发模块第1、2、12脚;经过二级移相网络后的同步信号大约被滞后30°,调节R可改变滞后角度,使各路脉冲相位差保持一致。
整流脉冲控制电路仅由触发模块CF2001及极少量外围元件组成。详细原理见“CF2001可控硅智能移相触发器使用说明”。
CF2001可控硅智能移相触发器使用说明
(一) 功能与特点
CF2001可控硅智能移相触发器集单脉冲形成、列脉冲调制、双列脉冲形成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功耗小、功能强、抗干扰性能好、移相范围宽、外接元件少等优点,而且调试简便、使用可靠,是电力电子、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移相触发系统首选器件。
(二) 各引脚排列、名称及用途
1、 F2001可控硅智能移相触发模块为12脚单列直插式,外形如图:
2、 同步输入端:引脚1、2及12分别为三相同步输入电压连接端,同步电压的峰峰值应不超过工作电源电压。
3、 脉冲输出端:引脚8、9、5分别为与三相U、V、W同步电压正半周对应的同步触发脉冲输出端,而4、6、10脚分别为与三相U、V、W同步电压负半周对应的同步触发脉冲输出端。
4、 移相控制电压输入端:引脚3为移相控制电压输入端,由该端输入电压的高低来控制输出脉冲的移相范围,其电压幅值最大为工作电源电压VDD。
5、 电源端:引脚7为正电源端VDD,允许施加的电压为8~18V,引脚11为地端。
(三) 主要电参数和极限值
1、 工作电源电压VDD:8~18V; 4、最大输出脉冲电流:20mA
2、 同步输入电压VP-P:≤VDD 5、移相范围:0~177º
3、 控制端输入电压:0~VDD 6、工作温度范围:0~55℃
(四) 典型应用接线
1、 CF2001可控硅智能移相触发模块应用原理如图
4.3保护、调功电路工作原理
本装置设有截流、截压、电流负反馈及过流、过压保护电路,由专用厚模集成块“BF1001”集中处理控制;“BF1001”内还设有功率调节电路,其外形及引脚功能如图:
1:过流指示 2:过流输入
3:过压指示 4:保护复位
5:过压输入 6:电源VDD
7:地线VSS 8:移相输出
9:移相输入 10:电流反馈
11:截流指示 12:截流输入
由电流互感器TAu、TAv、TAw及中频电压互感器TV2检测到主回路中的工频电流和中频电压信号分别送到“BF1001A”的2脚过流及5脚过压输入端。如果检测到的信号超过设定值时,“BF1001A”内的保护电路动作,将移相控制输出端电压提高,使整流脉冲控制角移相到150°,把三相全控整流桥从整流区快速拉到逆变区,使电抗器中的能量馈送回电网并关断逆变回路,从而保护了主回路各部分元件,避免了事故的发生。过流、过压值分别由RP103、RP104给定。
检测到的电流信号同时送入“BF1001A”的10脚电流负反馈端、12脚截流端;当超过预置的截流、电流负反馈给定值时,“BF 1001 A”内的截流、电流负反馈电路开始工作,使移相控制输出端电压提高,自动将整流触发脉冲控制角后移来改变全控整流桥输出电压,从而使整机工作电流保持稳定。截流、电流负反馈的设置是通过调节RP101、RP102来改变的。
“BF1001 A”的9脚为移相控制输入端,通过调节RP功率调节电位器改变输入电压,使8脚移相控制输出端的输出电压改变,从而改变整流触发脉冲移相角,使整流输出电压改变,达到功率调节的目的。
4.4逆变触发电路工作原理
逆变触发电路采用一专用模块“NB3001C”,其内部包括方波变换、脉冲形成、推动放大等部分。取自谐振回路的电流、电压合成反馈信号通过隔离变压器输入到“NB3001C”的第4、5脚,通过其内部一系列的整形处理、放大,分别从第1、6脚输出二路相差180º的触发脉冲,再经功率放大后,由脉冲变压器隔离分配给可控硅进行触发。此模块波形好、相差准确、启动性能好。
中频炉维修
变频器 2009-02-04 16:28:32 阅读28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晶闸管中频感应加热电源是利用晶闸管将三相工频交流电能变换成几百或几千赫兹的单相交流电能。具有控制方便、效率高、运行可靠、劳动强度低的特点,广泛用于铸钢、不锈钢或合金钢的冶炼、真空冶炼、锻件的加热和钢管的弯曲、挤压成型、工件的预热、钢件表面淬火、退火热处理、金属零件的焊接、粉末冶金、输送高温工质的管道加热、晶体的生长等不同场合。在我厂,中频电源装置主要用于铸钢、不锈钢和青铜等的冶炼。
中频电源的工作原理为:采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经电抗器平波后,成为一个恒定的直流电流源,再经单相逆变桥,把直流电流逆变成一定频率(一般为1000至8000Hz)的单相中频电流。负载由感应线圈和补偿电容器组成,连接成并联谐振电路。
一般情况下,可以把中频电源的故障按照故障现象分为完全不能起动和起动后不能正常工作两大类。作为一般的原则,当出现故障后,应在断电的情况下对整个系统作全面检查,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源:用万用表测一下主电路开关(接触器)和控制保险丝后面是否有电,这将排除这些元件断路的可能性。
(二)整流器:整流器采用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它包括六个快速熔断器、六个晶闸管、六个脉冲变压器和一个续流二极管。在快速熔断器上有一个红色的指示器,正常时指示器缩在外壳里边,当快熔烧断后它将弹出,有些快熔的指示器较紧,当快熔烧断后,它会卡在里面,所以为可靠起见,可以用万用表通断档测一下快熔,以判断它是否烧断。
测量晶闸管的简单方法是用万用表电阻挡(200Ω挡)测一下其阴极—阳极、门极—阴极电阻,测量时晶闸管不用取下来。正常情况下,阳极—阴极间电阻应为无穷大,门极—阴极电阻应在10—50Ω之间,过大或过小都表明这只晶闸管门极失效,它将不能被触发导通。
脉冲变压器次边接在晶闸管上,原边接在主控板上,用万用表测量原边电阻约为50Ω。续流二极管一般不容易出现故障,检查时用万用表二极管挡测其二端,正向时万用表显示结压降约有500mV,反向不通。
(三)逆变器:逆变器包括四只快速晶闸管和四只脉冲变压器,可以按上述方法检查。
(四)变压器:每个变压器的每个绕组都应该是通的,一般原边阻值约有几十欧姆,次极几欧姆。应该注意:中频电压互感器的原边与负载并联,所以其电阻值为零。
(五)电容器:与负载并联的电热电容器可能被击穿,电容器一般分组安装在电容器架上,检查时应先确定被击穿电容器所在的组。断开每组电容器的汇流母排与主汇流排之间的连接点,测量每组电容器两个汇流排间的电阻,正常时应为无穷大。确认坏的组后,再断开每台电热电容器引至汇流排的软铜皮,逐台检查即可找到击穿的电容器。每台电热电容器由四个芯子组成,外壳为一极,另一极分别通过四个绝缘子引到端盖上,一般只会有一个芯子被击穿,跳开这个绝缘子上的引线,这台电容器可以继续使用,其容量是原来的3/4。电容器的另一个故障是漏油,一般不影响使用,但要注意防火。
安装电容器的角钢与电容器架是绝缘的,如果绝缘击穿将使主回路接地,测量电容器外壳引线和电容器架之间的电阻,可以判断这部分的绝缘状况。
(六)水冷电缆:水冷电缆的作用是连接中频电源和感应线圈,它是用每根直径Φ0.6–Ф0.8紫铜线绞合而成。对于500公斤电炉,电缆截面积为480平方毫米,对于250公斤电炉,电缆截面积采用300至400平方毫米。水冷电缆外胶管采用耐压5公斤的压力橡胶管,里面通以冷却水,它是负载回路的一部分,工作时受到拉力和扭力,与炉体一起倾动而发生曲折,因此时间长后容易在柔性连接处断裂开。水冷电缆断裂过程,一般是先断掉大部分后,在大功率运行时把未断小部分很快烧断,这时中频电源就会产生很高的过电压,如果过电压保护不可靠,就会烧坏晶闸管。水冷电缆断开后,中频电源无法启动工作。如不检查出原因而反复启动,就很可能烧坏中频电压互感器。检查故障时可用示波器,把示波器探头夹在负载两端,观察按启动按钮时有无衰减波形。确定电缆断芯时先把水冷电缆与电热电容器输出铜排脱开,用万用表电阻挡(200Ω挡)测量电缆的电阻值,正常时电阻值为零,断开时为无穷大。用万用表测量时,应把炉体翻到倾倒位置,使水冷电缆掉起,这样使断处彻底脱离,才能正确判断是否断芯。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检查,一般能查出大部分的故障原因,接下来可以接通控制电源,作进一步的检查。中频电源主电路合闸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对于自动合闸的系统,应该先将电源线暂时断开,以确保主电路不会合上。接通控制电源后,可以作下面几个方面的检查。
1.将示波器探头接在整流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上,示波器置于电源同步,按下启动按钮后即可看到触发脉冲波形,应为双脉冲,幅度应大于2V。按一下停止按钮,脉冲将立即消失。重复六次,将每个晶闸管都看一下,如果门极没有脉冲,可以将示波器的探头移到脉冲变压器的原边看一下,如果原边有脉冲而次边没有,说明脉冲变压器损坏,否则问题可能出在传输线或主控板上。
2.将示波器探头接在逆变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上,示波器置于内同步,接通控制电源后可以看到逆变触发脉冲,它是一串尖脉冲,幅度应大于2V,通过示波器的时标读出脉冲周期,算出触发脉冲频率,正常时应比电源柜的标称频率高约20%,这个频率称为启动频率。按下启动按钮后,脉冲的间距加大,频率变低,正常时应比电源柜的标称频率低约40%,按一下停止按钮,脉冲频率立即跳回启动频率。通过上列检查,基本上能排除完全不能启动的故障。启动以后工作不正常,一般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整流器缺相:故障表现为工作时声音不正常,最大输出电压升不到额定值,且电源柜怪叫声变大,这时可以调低输出电压在200V左右,用示波器观察整流器的输出电压波形(示波器应置于电源同步),正常时输入电压波形每周期有六个波形,缺相时会缺少二个,如图2所示。这一故障一般是由于整流器某只晶闸管没有触发脉冲或触发不导通引起的,这时应先用示波器看一下六个整流晶闸管的门极脉冲,如果有的话,关机后用万用表200Ω档测量一下各个门极电阻,将不通或者门极电阻特别大的那只晶闸管换掉即可。
2.逆变器三桥臂工作:故障表现为输出电流特别大,空炉时也一样,且电源柜工作时声音很沉重,启动后把功率旋钮调到最小位置,会发现中频输出电压比正常时高。用示波器依次观察四个逆变晶闸管的阳极—阴极之间的电压波形,正常时每一只的波形都如图3所示。如果三桥臂工作,可以看到逆变器中有相邻的二只晶闸管的波形正常,另外相邻的二只有一只没有波形,另一只为正弦波,如图4所示,KK2触发不通,其阳极—阴极之间的波形就是正弦波;同时KK2不导通会导致KK1无法关断,所以KK1二端就没有波形。
3.感应线圈故障:感应线圈是中频电源的负载,它采用壁厚3至5毫米的方形紫铜管制成。它的常见故障有以下几种:
感应线圈漏水,这可能引起线圈匝间打火,必须及时补焊才能运行。
钢水粘在感应线圈上,钢渣发热、发红,会引起铜管烧穿,必须及时清除干净。
感应线圈匝间短路,这类故障在小型中频感应炉上特别容易发生,因为炉子小,在工作时受热应力作用而变形,导致匝间短路,故障表现为电流较大,工作频率比平常时高。
综上所述,为了能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中频电源的故障维修,就必须熟悉中频电源常见故障的特点及原因,才能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尽快的将故障排除,恢复中频电源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
10可控硅中频电源装置简称可控硅中频装置,是利用可控硅的开关特性把50Hz的工频电流变换成中频电流的一种电源装置(2.0KHz--8.0KHz)主要是在感应熔炼,感应加热,感应淬火等领域中广泛应用。它的优点是:
效率高
可控硅电源装置具有相当高的变换效率(90-95%),输出功率低时,电源转换效率并不降低,特别是在热处理行业中,有些被加热工件需要分段加热,频繁开机和停机,在停机状态下无损耗。因此,在感应加热行业中采用可控硅中频装置可节约能源。
体积小重量轻
可控硅变频装置由半导体元件组成,没有复杂的机械旋转部分无震动,噪音小,安装时对地面基础无特殊要求。
操作方便
可控硅装置的功率调节范围大。频率可随负载参数改变而自动变化(既所谓频率跟踪)。负载回路保持在近乎谐振状态,既在最佳状态下工作。再加上它有一系列的自动保护装置,使它的工作稳定可靠。
启动灵活
可控硅变频装置一般采用零压软启动,启动成功率高无冲击,快而平稳。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并伴随着新的专有集成电路的开发成功,其高度的稳定性及结构紧凑性,深受大家的欢迎。
感应加热的原理
中频无铁芯感应电炉的基本原理是属于空气芯变压器的一种类型,感应圈相当于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而坩埚内部的金属炉料则相当于变压器的次级绕组(既负载)当在初级绕组中通过中频电流(2000Hz —8000Hz)就在电磁场的作用和应响下,产生磁力线切割次级绕组,致使炉料产生感应电势,并在垂直于感应圈轴线的表面内引起感应电流(称涡流),从而使炉料本身发热将金属熔化。用于锻造的加热到锻造温度。
根据变压器互感应的理论,在次级绕组(既炉料)内的感应电势的有效值(用E2表示)与频率及交变磁通的最大值两个参数有关,在这个感应电势E2的作用下,炉料所形成的闭和回路中,便有涡流通过,涡流的数值大小,与感应电势E2成正比,与炉料回路的阻抗成反比,当炉料的阻抗已确定的情况下,则发热与感应电势成比例。无铁心感应电炉由于没有导磁的物体存在,所以磁力线必须经过空气而闭合,但是空气的磁阻很大,会减少有效的磁通量,为了要获得所必须的感应电势,就要求增加磁力线的切割速度,这就要求增加通过感应线圈电流的频率,来达到发热效果显著的目的。但在实际情况下炉料中感应电流的流动,也会形成磁场,但其方向是与感应器的磁场相反,二个磁场迭加一起的结果将削弱整个的作用。随着不断被削弱的磁场继续向炉料内部深入分布并不断产生电流,而电流的去磁作用又促使炉料中感应的电场强度和电流密度自表面向中心剧烈的减小,电流的频率愈高,这种现象也愈显著,这也就是所谓集肤效应作用的结果。
为了提高炉料的发热量,如果无**的增高频率,一则受到电源装置复杂性的**,更重要的是由于上述集肤效应的原因,涡流发热随着电流频率的升高,只局现在炉料周围的表面层,而炉料中心的热量是由表面传导进来的,所以加热时间将拉长了,电效率不再上升。电源的频率与电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来描述,在感应电炉炉料直径固定,炉料的物理性能不变的情况下,电效率将随着电流频率的增加而显著上升,但当频率继续增加时,电效率将不再随频率变化而近于饱和阶段。因此,我们可以作一断言,对于一定尺寸的感应炉,并在炉料和感应器材料的物理性质为同一条件下,则必定有一临界频率的存在。正是以上原因的存在,电炉生产厂家将根据炉子的大小来选定频率的高低。考虑到炉子的电效率和热效率,选定合适的频率。炉子容量较小时频率选高些,容量较大时选低些,一般在2000Hz--8000Hz范围内
无铁芯感应炉对可控硅中频电源的要求
感应炉对可控硅中频电源的输出功率要求。
可控硅中频电源的输出功率必须满足感应炉的最大功率,还要考虑到输出功率能很方便的调节,这是因为通常感应炉的坩埚的寿命约熔炼数十炉后就损坏了,必须重新修筑坩埚炉衬,而新的坩埚炉衬筑好后必须对其进行低功率烘炉,通常烘炉是从10-20%的额定功率开始,然后每隔一定时间升高10%功率,直至额定功率。再则,熔炉过程中,当炉料熔化后,必须对炉料的成分进行化验,而化验期间为不使炉料熔化后沸腾剧烈,这时中频电源必须减小输出功率,使炉料保温。鉴于以上情况,所以要求可控硅中频电源能从10%-100%额定输出功率的范围内方便的调节。用于锻造与热处理的透热炉不存在烘炉的过程。
感应炉对可控硅中频电源的输出频率要求。
感应炉的电效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是相关连的。从电效率出发可以决定可控硅中频电源的输出频率。例如我们称这一频率为fo 。感应器实际上是一个电感线圈,而为要补偿线圈的无功功率,在线圈的两端并联电容,这就组成了LC 震荡回路。当可控硅逆变器的输出频率f等于感应炉回路的固有震荡频率fo时,则此时回路的功率因数等于1 。感应炉内将得到最大的功率。从以上可以看出,回路的固有震荡频率与L和C的数值有关,一般补偿电容C的值是固定不变的,而电感L则因炉料的导磁系数变化而变化,例如炼刚时,冷炉钢的导磁系数μ很大,所以电感L较大,而当钢的温度高到过居里点时钢的导磁系数 μ=1,所以电感L 减小,因而感应炉回路的固有震荡频率 fo 将有低变高。为了使感应炉在熔炼过程中始终都能得到最大的功率,这就要求可控硅中频电源的输出频率f能随着 fo 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频率自动跟踪。
可控硅中频电源的工作原理
可控硅中频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通过一个三相桥式整流电路,把50 Hz的工频交流电流整流成直流,再经过一个滤波器(直流电抗器)进行滤波,最后经逆变器将直流变为单相中频交流以供给负载,所以这种逆变器实际上是一只交流—直流—交流变换器,其基本线路如图2 。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原理与工作过程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共有六个桥臂,在每一个时刻必须2个桥臂同时工作,才能够成通路,六个桥臂的工作顺序如图3 。现假定在时刻t1-t2(t1-t2的时间间隔为60o电角度,既相当于一个周波的1/6)此时SCR1和SCR6同时工作(图3(a)中涂黑的SCR),输出电压即为VAB。到时刻t2-t3可控硅SCR2因受脉冲触发而导通,而SCR6则受BC反电压而关闭,将电流换给了SCR2,这时SCR1和SCR2同时工作,输出电压即为VAC,到时刻t3-t4,SCR3因受脉冲触发而导通,SCR1受到VAB的反电压而关闭,将电流换给了SCR3,SCR2和SCR3同时工作,输出电压为VBC,据此到时刻t4-t5, t5-t6, t6-t1分别为 SCR3和SCR4, SCR4和SCR5, SCR5和SCR6 同时工作,加到负载上的输出电压分别为 VBA,VCA,VCB,这样既把一个三相交流进行了全波整流,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一个周期中,输出电压有六次脉冲。这种整流电路由于在每一瞬间都有两个桥臂同时导通,而且每个桥臂导通时间间隔为60o,故对触发脉冲有一定要求,即脉冲的时间间隔必须为60o,而且如果采用单脉冲方式,脉冲宽度必须大于60o,如果采用窄脉冲,则必须采用双脉冲的方法, 既在主脉冲的后面60o的地方再出现一次脉冲。
三相同步及触发线路
1,三相同步的选取及整形
根据三相桥式全控整流过程的有关要求,首先要保证触发电路与三相电源严格同步。既有A相产生的触发脉冲必须接于整流电路1号,4号可控硅(称为正A负A ),B相产生的触发脉冲接于3号,6号可控硅(称为正B负B),C相产生的触发脉冲接于5号,2号可控硅(称为正C负C)。一般通过通过降压电阻降压,进入由三个电位器W1,W2,W3和三个电容器C1,C2,C3组成的三相同步滤波,整形,平衡电路。它的特点是由W,C组成积分电路。电容量一定,改变阻值大小就可改变时间常数其作用有:
(1)滤除网电杂乱尖峰波干扰,使同步信号纯正,定位准确,避免整流可控硅误动作。
(2) 调整三相不平衡度,调节移相范围可达12o使整流桥输出平衡。
2, 整流可控硅的选取。
1,由于三相全控整流桥工作在较低的频率范围,所以普遍选用普通整流可控硅,即KP系列可控硅。
2,跟据三相全控整流电路的理论计算,流过每一个可控硅的电流是整流输出总电流的0.334倍。所以在使用中为了留有足够的富裕量,一般选用与电源的额定电流值相同大小的可控硅。
3,进相电源电压为三相380V的机型中,选定耐压值为1200V—1400V的KP硅。进相电压为三相660V的机型中,选定耐压值为2000V—2500V的KP硅.
三相可控硅中频电源装置的逆变电路
两种逆变器电路
无论是感应加热或是感应熔炼,负载的功率因数都是很低的,也就是感应的Q值很高,在感应熔炼炉来说Q值一般在10-14之间,对感应加热来说,则根椐偶合程度Q值为5-9之间。
什么是Q值,Q值是指线圈的感抗和线圈的电阻之比。也就是炉子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之比。举例来说,250Kg的感应熔炼炉,其需要的有功功率为160kw.假定Q值为10,则其无功功率为1600 kfar,这样大的无功功率,很显然不能有电网供给,那样电网的容量将非常庞大而不经济,因此,必须用能提供无功功率的电容器进行补偿,这个原理就象一般工厂里补偿功率因数一样。
下载 (47.56 KB)
2009-7-31 00:19
无功功率的补偿方法有二种,一种是补偿电容器和炉子串联,叫作串联补偿,补偿电容器和炉子并联的叫做并联补偿。针对二种不同的补偿方法,可以有两中不同的逆变线路,一种叫作串联逆变器,一种叫作并联逆变器,如图
下载 (18.68 KB)
2009-7-31 00:14
图中可控硅SCR1-SCR4组成了一个桥式线路,Ld为直流电抗器,L为感应炉,C为补偿电容, LC组成一个并联谐振线路。这个线路是如何工作,又是怎样把直流变为中频电流呢;我们首先来研究分析一下线路正常情况下是如何工作的。图7表示一个工作循环的情况。假设在图7(a)中,先是(1) (2)导通(3)(4)截止,则直流电流Id经电抗器Ld,可控硅(1)(2)流向LC谐振回,由于Ld的电感值比较大,Id受Ld的限止基本上不变化而保持恒定,LC谐振回路受到一个恒定电流的激励,而产生谐振,震荡电压为正弦波,也就是说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正弦波,(这相当于图7(a)及图8中时刻t1前的电流电压波形)假定在这一时刻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极性左端为正,右端为负。电容器两端电压将按正弦波规律变化,如果我们在电容器两端电压尚未过零之前的某一时刻(图8中的时刻t1)触通可控硅(3)与(4),此时可形成可控硅(1)(2)(3)(4)同时导通的状态,(如图7(b)),由于可控硅(3)(4)的导通,电容器两端的电压通过可控硅(3)(4)加在可控硅(1)(2)上,阳极电压为负,阴极电压为正,可控硅(1)(2)两端由于承受一个反向电压而迅速关断,也就是说可控硅(1)(2)将电流换给可控硅(3)(4).换流以后,直流电流经电抗器Ld,可控硅(3)(4),从相反方向激励了谐振回路。电容器两端电压继续按正弦规律变化,而电容器两端电压的极性变成左端为负,右端为正,(如图7(c)),对应的波形图位图8中的t2—t3时刻。在负载回路中的电流也改变了方向。当电容器右端的正电压再要过零之前的某一时刻(这相当于图8中的t3时刻),再将可控硅(1)(2)触通则再次形成4个桥臂可控硅(1)(2)(3)(4)同时导通状态,但在此时使可控硅(3)(4)承受一个反向电压,而将电流换给了可控硅(1)(2),这就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从上述换流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可控硅(1)(2)导同时电流自一个方向流入负载,当可控硅(3)(4)导通时电流从相反方向流入负载,可控硅(1)(2)与(3)(4)相互轮流导通和关断,就把一个直流变成了交流,可控硅(1)(2)与(3)(4)交替工作的次数也就决定了输出交流电的频率。这种变频线路因其换流过程是受负荷控制的,所以不需要外加另外的强迫换流装置,这是它和其它变频线路的不同之点,由于不需外加换流装置,因之这种变频线路的效率较高。适合在大功率的感应熔炼及加热中应用,所以这种线路对负载的依赖性也是较大的。
从上述分析的逆变器的换流过程还可以看出,换流过程必须在电容器电压过零之前的某一时刻进行,也就是电流必须超前电压某一时间。这一点在所介绍的线路中非常重要,不满足这一点,这种逆变线路是不能正常工作的。我们习惯上,把电流过零之点到电压过零之点这一段时间叫做引前触发时间tf ,为了保证可控硅(1)(2)与(3)(4)之间能可靠地进行换流,必须有一定的数值,不能太小。这主要是从下述三点考虑:1在换流过程中,为了确保即将换流的SCR可靠关断,必须加上足够的反向电压,反向电压过低则可能关不断。2必须确保一定的换流时间tr,在上面的分析中,假定换流是瞬时进行的,但实际上可控硅受一定的允许di/dt耐量的**,换流是不能瞬时进行的,必须有一定的换流时间tr,这一点在后面还要叙述。3要有足够的关断时间toff使即将关断的可控硅进行关断。
什么是可控硅的关断时间,可控硅在导通状态下,它的三个结上积蓄有载流子,可控硅在关断时,需要一定的时间,使这些残留载流子,作为反向电流释放出来,才能使可控硅承受正向电压。(这种残留载流子的消失时间与可控硅的构造,结温,及关断前流过可控硅的电流等有关)如果残留载流子尚未完全消失,既加上正向电压,可控硅将重新再度导通。因此,引前触发时间tf必须大于换流时间tr与关断时间toff之和,既tf>tr+toff,不然的话,则可控硅尚未完全关断又将承受正向电压而再度导通,这就会造成非常危险的直通短路。但是,安全换流时间tr所对应的超前角α也不能太大,主要是考虑下面两个原因;(1)α角度增大,电容器两端电压Uc就要增高,这将受到电容器和可控硅所能承受电压的**,在单相桥式逆变线路中,当直流输入电压为Ud,中频输出电压为Uc,则在Ud和Uc的有效值之间存在下述关系;Uc=1.1Ud/cosα。从式中可以看出,在输入直流电压Ud相同的条件下,当α角度增大,则cosα值减小,Uc将增大,也既加于电容器和可控硅两端的电压将增高。这一点受到所选用的电容器即可控硅的耐压**。(2)中频输入的有功功率与α的关系:中频输出的有功功率P=Uc.ILcosα。式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中频电压电流条件下ɑ角愈大,有功功率输出愈小,如果要保持一定的输出功率,则ɑ角度愈大,则必须使输出中频电压,电流愈大,这样恶化了可控硅的工作条件。
晶闸管的保护
1 、过电压保护
由于晶闸管的击穿电压接近工作电压,线路中产生的过电压容易造成器件电压击穿,正常工作时凡发生超过晶闸管能承受的最高峰值电压的尖脉冲等统称为过电压。产生过电压的外部原因主要是雷击、电网电压激烈波动或干扰,内部原因主要是电路状态发生变化时积累的电磁能量不能及时消散。过电压极易造成模块损坏,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限压保护措施,把晶闸管承受的过电压**在正反向不重复峰值电压 VRSM 、 VDSM 值以内。常用的保护措施如下:
※ 晶闸管关断过电压(换流过电压、空穴积蓄效应过电压)保护
当晶闸管关断、正向电流下降到零时,管芯内部会残留许多载流子,在反向电压的作用下会瞬间出现反向电流,使残留的载流子迅速消失,形成极大的 di/dt。即使线路中串联的电感很小,由于反向电势V = -L di/dt,所以也能产生很高的电压尖峰(或毛刺),如果这个尖峰电压超过晶闸管允许的最大峰值电压,就会损坏器件。对于这种尖峰电压一般常用的方法是在器件两端并联阻容吸收回路,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吸收尖峰电压。阻容吸收回路要尽可能靠近晶闸管 A、K端子,引线要尽可能短,最好采用无感电阻,千万不能借用门极回路的辅助阴极导线(因辅助阴极导线的线径很细,回路中过大的电流会将该线烧断)。阻容无件的参数可按以下的经验值和公式选取:
晶闸管阻容吸收元件经验数据
模块 I TAV(A) 1000 800 500 200 100 50 20 10
电阻 R(Ω) 1 2 5 10 20 40 80 100
电容 C(uF) 2 1 1 0.5 0.25 0.2 0.15 0.1
上表中电阻的功率由下式确定:
P R= fCU 2 m×10 -6
式中 : PR -----电阻功率(W)
f------ 频率(50Hz)
C----- 串联电容(uF),其耐压一般为晶闸管耐压的1.3倍;
U m-----晶闸管工作峰值电压( V);
※ 交流侧过电压及其保护
由于交流侧电路在接通断开时出现暂态过程,因此产生过电压。例如交流开关的开闭,交流侧熔断器熔断等引起的过电压。对于这类过电压保护,目前普遍的保护方法是并接阻容吸收电路和压敏电阻。
阻容吸收保护应用广泛,性能可靠,但正常运行时电阻上消耗功率,引起电阻发热,且体积较大,对于能量较大的过电压不能完全抑制。
压敏电阻是一种非线性元件,它是以氧化锌为基体的金属氧化物,有两个电极,极间充填有氧化铋等晶粒。正常电压时晶粒呈高阻,漏电流仅有 100uA左右,但过电压时发生的电子雪崩使其呈低阻,电流迅速增大从而吸收了过电压。一般情况下,其在 220 VAC 电路里使用标称 470~680V,在380VAC 电路里使用标称 780~1000V的压敏电阻,由于其吸收电能的功率跟其直径有关,直径大的功率就大,一般选用直径 ф12~20的即可。
2 、过电流保护
电力半导体开关器件对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过电流会使半导体芯片过热而造成品质下降,寿命降低甚至永久性损坏。虽然模块在 10ms内可以承受额定电流10倍以上的非重复的浪涌电流,但很多时候过电流的时间都大于此值,很容易造成成永久性损坏。因而,过电流的保护是很重要的,过电流的保护方法很多,像在交流进线串接漏抗大的整流变压器、接电流检测和过流继电器和装直流快速开关等措施,但关键在于反映速度要快。对于小于模块浪涌电流值的过电流,常用的电子过流保护电路可以立即切断可控硅的触发脉冲,使可控硅在电流过零时换向时关断,但对于在 10/8.3ms(50/60HZ)以内超过SCR的浪涌电流承受值的浪涌电流和短路电流,一般的保护电路是无效的,应考虑采用半导体器件专用的快速熔断器。熔断器的标称熔断电流不应超过模块标称电流值的 1.57倍。即小于模块的通态电流的有效值。市售的快熔种类较多,质量差异较大,选择时应慎重。
与普通熔断器比较,半导体专用快速熔断器是专门用来保护电力半导体功率器件过流的元件,它具有快速熔断的特性,在流过 6倍额定电流时其熔断时间小于工频的一个周期(20ms)。
快速熔断器可接在交流侧直流侧或与晶闸管桥臂串联,后者直接效果最好。一般说来快速熔断器额定电流值(有效值)应小于被保护晶闸管的额定方均根通态电流(即有效值) ITRMS 即 1.57ITAV ,同时要大于流过晶闸管的实际通态方均根电流(即有效值)IRMS 。即 1.57ITAV ≥ IRD ≥ IRMS
3 、电压及电流上升率的保护
※ 电压上升率( dv/dt)
晶闸管阻断时,其阴阳极之间相当于存在一个 PN结电容,当突加正向阳极电压时会产生充电电容电流,此电流可能导致晶闸管误导通。因此,对晶闸管施加的最大正向电压上升率必须加以**。常用方法是在晶闸管两端并联阻容吸收元件。
※ 电流上升率( di/dt)
晶闸管开通时,电流是从靠近门极开始导通然后逐渐扩展到整个阴极区直至全部导通,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电流上升太快,使电流来不及扩展到整个管芯的有效 PN结面,造成门极附近的阴极区局部电流密度过大,发热过于集中,PN结的温度迅速上升形成热点,使其在很短的时间内超过额定结温导致晶闸管工作失效甚至烧毁,所以必须限定晶闸管通态电流上升率( di/dt)。一般是在桥臂中串入电感或铁淦氧磁环。
4 、过热保护
电力半导体模块和其它功率器件一样,工作时由于自身功耗而发热。如果不采取适当措施将这种热量散发出去,就会引起模块管芯 PN结温度急剧上升,致使器件特性恶化,直至完全损坏。晶闸管的功耗主要由导通损耗、开关损耗、门极损耗三部分组成。在工频或 400Hz以下频率的应用中最主要的是导通损耗。
为了确保器件长期可靠地工作,设计时散热器及其冷却方式的选择与电力半导体模块的电流电压的额定值选择同等到重要,千万不可大意!
散热器的常用散热方式有:自然风冷、强迫风冷、热管冷却、水冷、油冷等。考虑散热问题的总原则是:控制模块中管芯的结温不超过产品数据表给定的额定结温。
实际上,元件的结温不容易直接测量,因此不能用它作为是否超温的判据。通过控制模块底板的温度(即壳温)来控制结温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由于 PN结的结温T j 和壳温 T c 存在着一定的温度梯度,知道了壳温也就知道了结温,而最高壳温是限定的,由产品数据表给出。借助温控开关可以很容易地测量至与散热器接触处的模块底板温度(温度传感元件应置于模块底板温度最高的位置)。从温控开关测量到的壳温 (Tc 不超过 75-80℃)可以判断模块的工作是否正常。若在线路中增加一个或两个温度控制电路,分别控制风机的开启或主回路的通断(停机),就可以有效地保证晶闸管模块在额定结温下正常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温控开关测量到的温度是模块底板表面的温度,易受环境、空气对流的影响,与模块和散热器的接触面上的温度,还有一定的差别(大约低几度到十几度),因此其实际控制温度应低于规定值。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决定控制的温度。
中频电源设计实例(100KW)
1 给定数据
KGPS100型熔炼用中频电源的数据为:
(1) 电源输出功率:PH=100KW,PHM=101PH=110KW;
(2) 电源额定频率:f=1KHZ;
(3) 逆变器功率因数:COSΦ=0.81,Φ=36度;
(4) 整流器最小控制角:Αmin=15度;
(5) 无整流变压器,电网线电压:U=380V;
(6) 电网波动系数:A=0.95~1.10;
2整流侧电参数计算
(1) 直流功率PDM:设电源效率为95%,则
PDN=PHM/η=1.1PH/0.95=115.8KW;
(2) 直流输出电压:若忽略重叠角引起的压降,有
UDM=1.35AU1COSαMIN=1.35×0.95×380×0.966=470.78V;
(3) 直流电流:
ΙDM=ΡDM/UDM=115.8/470.78×10=245.9A
(4) 整流桥晶闸管电压:
UDRM=KVA√2U1=709V 其中K=1.2,A=1.1,U1=380V,取UDRM=URRM=800V。
(5) 整流桥晶闸管电流平均值ΙTAV:忽略换流过程,且滤波电感LD足够大,则流经晶闸管电流为τ/ΤS=1/3的方波,ΤS=20MS,方波电流平均值为
ΙαV=1/3ΙDM=1/3×245.9=81.95A
等效平均值 ΙαV=ΚfBΙαV,
式中ΚfB为方波波形修正系数,在τ/ΤS=1/3条件下,
ΚfB=0.91×81.95=74.6A
晶闸管平均电流
ΙTαV=ΚIΙαV=1.5×74.6=111.9A
选择KP200型晶闸管,ΙαV=200A。
(6) 滤波电感LD:LD的计算应满足:电流连续、电流脉动小、短路时故障电流峰
值ΙDSM≤ΙDMο从保持电流连续性出发:
LD1≥K1U2/IDL×10 (H)
式中ΙDL---电流临界平均值,ΙDL=0.1ΙDM;
U2---相电压方根值;
Κ1--电路常数,对三相全控样式电源 Κ1=0.407。
从**电流脉动出发:
LD2≥Κ2(U2/Κ3ωdΙdm)
式中Κ2=UD1/U2=0.46
Κ3=ΙD1/-ΙDM=0.05
ωd=Mω=12πf (M=6)
而UD1—最大基波电压峰值;;
ΙD1—最大基波电流峰值;
ΙDN—直流电流额定值。
从**短路电流出发:
LD3≥2.04(U2/ωΙdn) (H)
分别计算以上电感量得
LD 1=3.6MH, LD 2=4.3MH, LD 3=5.8MH
按LD 3设计电感器
3 逆变侧电参数计算
(1) 逆变输电压方均根值计算:忽略换流过程:
UH=UD/0.9COSφ=645.8V
(2) 逆变桥晶闸管电压:
UDRM=√2ΚVUH=1095.8V │KV=1.2
选择UDRM=URRM=1100V
(3) 逆变晶闸管正向峰值电流ΙTM
ΙTM=Κ1ΡDM/UD
取K1=1.2,则ΙTM=293A │f=1KHZ,τ/Tα=1/2
(4) 关断时间计算:
Tα=Κβ(Tφ-PHM/2UDDI/Dτ)
己知Tφ=φ/ω=100Μs, ΡHM=110KW, UD=470V
选择:DI/Dτ=30A/Μs的KK型元件,Κβ=1.2
Tα=54Μs
选择 Tα=50Μs
(5) 换流电感的计算:
LK≈UHMSINφ/2DI/Dτ≈12.3μH,
取 LK=13μH,
(6) 补偿电容CH计算:CH必须提供全部无功功率
QC=QPHM(1+TGφ/Q)
设 Q=10,则
QC=10×100×10(1+TG36 /10)=1072.6KVAR
按上述计算逆变输出电压和负载溶炼炉的额定电压: U0=750V(GGW-型),选择RYS-0.75-90-1.0型中频电容器,其技术参数为:额定电压UC=750V,额定频率fC=1KHZ,额定功率QCO=90KVAR,CHO=25.46Μf
需用中频电容器台数为
NO=QC/QCO=1072/90=11.9
选择N=12台,负载电容器量为
CH=NCH0=12×25.46=305.5μF
中频电源检查
中频电源板不带负载电感线圈检查实际就是一个空机的调试,调试进入到这以后应就是一些逆变元件(热电容、电感、水套等的普通绝缘检查及在机根据电感线圈逆变角度调整了)。
准备工作:
1、在机柜上检查出损坏元件并更换坏了的元件(特别注意现一些采购员所采回的逆变管,如中频电压稍高炸管,此管就有可能为伪劣可砸开看看)。
2、确认无故障元件后,先做好一个检修整流用的串接灯(用塑铜单线1.5平方将两个150W/220V白灯泡串起来)当然也可用电炉但没这直观,见下图。另还需备好20M/6平方及30M左右/50平方塑铜线后面要用。
下载 (71.25 KB)
2009-9-27 23:00
3、在整流输出分流器后端接上前做好一个检修整流用的串接灯,按上图接好示波器。将示波器测试表笔放在10:1上,探头输入放在直流, X档打在5V/格 Y打在1ms/格。
4、如是新手拆去后级铜排的两个连接逆变罗栓使之和下级不发生关系(稍懂的人可不用就拆,找到逆变板上的触发线即G线全部断开),使逆变部分不能工作(有些机上带开关可使逆变停止)。
5、打开水阀,并把功率电位器放到原始位(最小功率处),找到中频板上的过电流微调电位器交它旋至灵敏最高端(最小电流)位置,以防调试过程中发生短路故障时提供过流保护。
一, 调校三相整流电流
1,示波器Y轴放在直流输入测试探头置10*1档,探头两端挂在一个灯泡上,看6个整流电流波形是否高度,宽度一致,否则需进行调校成相同如调不到相同应找出整流故障点(这步修机一定要进行,以做到心中有数).
2,功率电位器放置最小,调整启动移相角度为150度;返回再校一下整流电流波形,然后去掉灯。
二,调过流保护
1,用6平方塑铜线约20M,挂接在整流输出两端,平放松开在地上。
2,放开限流,将过流电位器(顺时钟大,逆时钟小)反时钟转到底,将工作与检修开关,放在检修位置,启动逆变开关,转动功率电位器,然后开机一次调一下,开机一次调一下,一步一步慢慢校向上调,使过流点在240A左右过流保护动作,指示灯亮。
3,然后再将限流电位器,启动逆变开关,转动功率电位器,然后开机一次调一下,开机一次调一下,一步一步慢慢校向上调,使的逆时钟校调限流点在200A左右电流不再上升。如果上调试能够完成,则说明整流部分已正常
三,调启动环节
1,将检修与工作开关转换在‘工作’状态,逆变开关放在‘关’位置。
2,按下逆变开关,看直流电压表直流电压是否在100V左右,如不是需进行调整到100V左右,正常后看3秒钟转换后直流电压是否到400V,若等于500V则说明为满载功率启动,需将电压校整回到400V。
3,以上正常说明调试工作的预充电环节符合要求,否则需检查充电回路。
四,逆变检查
1,示波器接在中频炉体两端,[应先检查电抗器(对地大20K),电缆,电容,炉体正常]正常后按下逆变开关,仔细观察中频电压表瞬间有没向上摆一点,示波器有无瞬间交流正弦流,有则说明逆变满足振荡条件,说明引前角度不对需校整电压与电流角度,如果无论样调整都始终不能启动,故障然为‘过流’则应主要查引前脉冲上的元件上的电流互感器,中频电压信号变压器,电流电压板前电位器是否有问题。
2,检查中频信号变压器是否开路与短路或人为故障(该故障常忽略),示波器接线圈两端看有无瞬间启动脉冲,无说明有故障。
3,检查电流互感器是否开路与短路或人为故障(该故障常忽略),示波器接线圈两端看有无瞬间启动脉冲,无说明有故障。
4,检查信号环节上的各个回路,是否有人为故障,是否有开路与短路,取样电容是否正常,无说明有故障。
5,磁板电位器是否正常。示波器接线两端看有无瞬间启动脉冲,无说明有故障。
6,示波器挂接逆变管KK触发线圈初级两端看有无瞬间启动逆变脉冲,无说明有故障。
五,仿炉体
以上环节都正常后,仍然不能启动逆变报过流后。断开炉体,用塑铜线BV-0.5-50的导线仿感应线圈,即导线绕7~10圈,直径为300~500毫米。接在转换板前,断开真空炉,开机来断真空炉是否有短路故障,如逆变成功则说明真空炉有短路故障。
六,中频电压与直流电压值
机器能启动后,开机后中频电压与直流电压比值大调整困难,用万用表交流档测4个逆变管KK的压降是否一至,逆变管KKJ是否用错(用上伪劣商品或整流管),中频信号变压器线接错,可调换一试。如果以上均没问题;中频电压与直流电压比仍为2.0左右,不能调到1.3~1.5。只有将取样电流线圈上的电容量减少一半试试。
中频电炉功率上不去故障分析
设备工作正常,但功率上不去分析处理:设备工作正常,只能说明设备各部件完好。功率上不去说明设备各参数调整不合适,影响设备功率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有: 1、炉体与电源不配套,严重影响功率输出 2、整流部分没调好,整流管未完全导通,直流电压没达到额定值,影响功率输出 3、中频炉输出回路的分布电感和谐振回路的附加电感过大,也影响最大功率输出 4、中频炉电压值调得过高过低,影响功率输出 5、截流、截压值调节得不当,使得功率输出低 6、补偿电容器配置得过多或过少,都得不到电效率和热效率最佳的功率输出,即得不到最佳的经济功率输出.
中频电源板不带负载电感线圈检查实际就是一个空机的调试,调试进入到这以后应就是一些逆变元件(热电容、电感、水套等的普通绝缘检查及在机根据电感线圈逆变角度调整了)。
中频电源系统维护与维修
一、中频电源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分为三大部分:水路系统,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重点是电气系统的维护。
实践证明:中频电源系统绝大多数故障的发生与水路有直接关系。因此,水路要求水质、水压、水温、流量务必达到设备规定要求。
电气系统的维护: 电气系统必须定期检修,由于主回路连接部分容易发热,从而引起打火,出现许多莫名故障。
二、中频电源系统常见故障的检测方法(只介绍电气系统)
㈠.检测常用仪器仪表:.
数字式万用表,绝缘摇表,电感电容表,示波器(专业人员用)。
㈡.系统主回路方框原理图:
断路器 三相全波整流和滤波 逆变和中频负载三相交流输入
㈢.系统检测
系统检测分四部分.,
1.控制系统的检测(断路器及其控制部分
这部分检测比较简单.一般电工根据断路器说明书和系统主回路图中的控制原理图即可检测.
检测结果应为断路器操作正常,门板按钮和指示灯正常.
2.整流部分的检测
首先,系统必须通水,将主回路从滤波电抗器前级断开,在三相全波整流输出两端接一个≤500Ω,≥500W的电阻性负载(常用2个或4个150W灯泡串联)。开机后,直流电压表应能指示在大约1.35×Ul位置(Ul:交流输入线电压)。
3.逆变和中频负载检测
控制系统和整流部分正常后,接入逆变和中频负载,若不能正常开机启动,先检查主电路板接线,对掉114,115后重新启动,若无法启动须更换主电路板,若还不能正常开机,应为逆变和中频负载有问题。其检测须逐个元件检测。
㈣.主要元器件的检测
1.可控硅的检测方法
用数字式万用表200KΩ挡测可控硅正反向电阻,应在10KΩ~100KΩ之间(阻值受水路影响), 用数字式万用表200Ω挡测可控硅门极电阻,应在10Ω~20Ω之间。
2.电容器的检测方法
拆开电容器的连接铜排。用500V绝缘摇表测试各电容器每个柱子是否充放电,正常应能充放电。注意:选用的绝缘摇表电压不能大于电容器额定电压。用电感电容表测各电容器每个柱子容量值是否正常,并注意用BV-0.5-1.5导线将摇表摇充过电的放掉电(可对比各组电容放电强度观察好坏)
3.炉子的检测方法
观察匝间是否短路:线圈对保护地绝缘是否良好。
4.电路板检测须专业人员用示波器检测,怀疑其有问题时,可直接更换。
㈤.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常见故障与维修
中频电源广范应用于熔炼透热淬火焊接等领域,不同的应用领域对中频电源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中频电源的控制电路和主电路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只有在熟练掌握这些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功率器件的基本特性的基础上,才能快速准确地分析判断故障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排除故障。在此仅对典型电路和常见故障进行探讨。
1、开机设备不能正常起动
1.1故障现象:起动时直流电流大,直流电压和中频电压低,设备声音沉闷过流保护。
分析处理:逆变桥有一桥臂的晶闸管可能短路或开路造成逆变桥三臂桥运行。用示波器分别观察逆变桥的四个桥臂上的晶闸管管压降波形,若有一桥臂上的晶闸管的管压降波形为一线,该晶闸管已穿通;若为正弦波,该晶闸管未导通,更换已穿晶闸管,并查找晶闸管未导通的原因。
1.2 故障现象
起动时直流电流大,直流电压低中频电压不能正常建立。
分析处理 :补偿电容短路.断开电容,查找短路电容,更换短路电容。
1.3 故障现象
重载冷炉起动时,各电参数和声音都正常,但功率升不上去,过流保护。
分析处理:
(1) 逆变换流角太小。用示波器观看逆变晶闸管的换流角,把换流角调到合适值;
(2) 炉体绝缘阻值低或短路,用兆欧表检测炉体阻值。排除炉体的短路点
(3) 炉料钢铁相对感应圈阻值低,用兆欧表检测炉料相对感应圈的阻值;若阻值低重新筑炉。
1.4 故障现象: 零电压扫频起动电路不好起动,
分析处理:
(1) 电流负反馈量调整得不合适,检查电流互感器同名端:
(2) 信号线是否过长过细;
(3) 中频变压器和隔离变压器是否损坏,特别要注意变压器匝间短路,重新调整电流负反馈量,更换已损坏的部件。
1.5 故障现象 零电压它激扫频起动电路不好起动。
分析处理:
(1)扫频起始频率选择不合适,重新选择起始频率;
(2)扫频电路有故障,用示波器观察扫频电路的波形和频率,排除扫频电路故障。
1.6 故障现象: 起动时各电参数和声音都正常,升功率时电流突然没有,电压到额定值过压过流保护。
分析处理:负载开路检查负载铜排接头和水冷电缆。
2.设备能起动但工作状态不对
2.1 故障现象: 设备空载能起动,但直流电压达不到额定值,直流平波电抗器有冲击声并伴随抖动。
分析处理: 关掉逆变控制电源,在整流桥输出端上接上假负载,用示波器观察整流桥的输出波形,可看到整流桥输出缺相波形,缺相的原因可能是:
(1)整流触发脉冲丢失;
(2)触发脉冲的幅值不够宽度太窄,导致触发功率不够,造成晶闸管时通时不通;
(3)双脉冲触发电路的脉冲时序不对或脉冲丢失;
(4)晶闸管的控制极开路/短路/接触不良。
2.2 故障现象:
设备能正常顺利起动,当功率升到某一值时过压或过流保护。
分析处理: 分两步查找故障原因:
(1)先将设备空载运行,观察电压能否升到额定值;若电压不能升到额定值并且多次在电压某一值附近过流保护,这可能是补偿电容或晶闸管的耐压不够造成的,但也不排除是电路某部分打火造成的,,
(2) 电压能升到额定值,可将设备转入重载运行,观察电流值是否能达到额定值;若电流不能升到额定值,并且多次在电流某一值附近过流保护,这可能是大电流干扰,要特别注意中频大电流的电磁场对控制部分和信号线的干扰。
3. 设备正常运行时易出现的故障
3.1 故障现象: 设备运行正常,但在正常过流保护动作时烧毁多只KP晶闸管和快熔。
分析处理:
过流保护时为了向电网释放平波电抗器的能量,整流桥由整流状态转到逆变状态,这时如果α>120度;,就有可能造成有源逆变颠覆,烧毁多只晶闸管和快熔,开关跳闸,并伴随有巨大的电流短路爆炸声,对变压器产生较大的电流和电磁力冲击,严重时会损坏变压器。
3.2 故障现象:
设备运行正常,但在高电压区内某点附近设备工作不稳定,直流电压表晃动,设备伴随有吱吱的声音,这种情况极容易造成逆变桥颠覆烧毁晶闸管。
分析处理: 这种故障较难排除,多发生于设备的某部件高压打火:
(1)连接铜排接头螺丝松动造成打火;
(2)断路器主接头氧化导致打火;
(3)补偿电容接线桩螺丝松动,引起打火,补偿电容内部放电阻容吸收电打火;
(4)水冷散热器绝缘部分太脏或炭化对地打火;,
(5)炉体感应线圈对炉壳/炉 底板打火,炉体感应线圈匝间距太近,匝间打火或起弧。固定炉体感应线圈的绝缘柱因高温炭化放电打火,
(6)晶闸管内部打火。
3.3 故障现象: 设备运行正常但不时地可听到尖锐的嘀—嘀声,同时直流电压表有轻微地摆动。
分析处理:
用示波器观察逆变桥直流两端的电压波形,一个周波失败或不定周期短暂失败,并联谐振逆变电路短暂失败可自恢复周期性短暂,失败一般是逆变控制部分受到整流脉冲的干扰,非周期性短暂失败一般是由中频变压器匝间绝缘不良产生。
3.4 故障现象: 设备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异常声音,电表读数晃动设备工作不稳定。
分析处理:
设备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异常声工作不稳定,主要是设备的电气元器件的热特性不好,可把设备的电气部分分为弱电和强电两部分,分别检测。先检测控制部分,可预防损坏主电路功率器件,在不合主电源开关的情况下,只接通控制部分的电源,待控制部分工作一段时间后,用示波器检测控制板的触发脉冲,看触发脉冲是否正常。
在确认控制部分没有问题的前提下,把设备开起来,待不正常现象出现后,用示波器观察每只晶闸管的管压降波形,找出热特性不好的晶闸管;若晶闸管的管压降波形都正常,这时就要注意其它电气部件是否有问题,要特别注意断路器、电容器、电抗器、铜排接点和主变压器,
3.5 故障现象: 设备工作正常但功率上不去。
分析处理:
设备工作正常只能说明设备各部件完好,功率上不去,说明设备各参数调整不合适。影响设备功率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有:
(1)整流部分没调好,整流管未完全导通,直流电压没达到额定值影响功率输出;
(2)中频电压值调得过高/过低影响功率输出;
(3)截流截压值调节得不当使得功率输出低;
(4)炉体与电源不配套严重影响功率输出;
(5)补偿电容器配置得过多或过少都得不到电效率和热效率最佳的功率输出,即得不到最佳的经济功率输出;
(6)输出回路的分布电感和谐振回路的附加电感过大,也影响最大功率输出。
3.6 故障现象: 设备运行正常但在某功率段升降功率时,设备出现异常声音抖动,电气仪表指示摆动。
分析处理:这种故障一般发生在功率给定电位器上,功率给定电位器某段不平滑跳动,造成设备工作不稳定严重时造成逆变颠覆烧毁晶闸管。
3.7 故障现象: 设备运行正常但旁路电抗器发热烧毁。
分析处理:造成旁路电抗器发热烧毁的主要原因有,
(1)旁路电抗器自身质量不好;
(2)逆变电路存在不对称运行,造成逆变电路不对称运行的主要原因来源于信号回路。
3.8 故障现象: 设备运行正常经常,击穿补偿电容。
分析处理 故障原因:
(1)中频电压和工作频率过高,
(2)电容配置不够;
(3)在电容升压电路中,串联电容与并联电容的容量相差太大,造成电压不均击穿电容;
(3) 却不好击穿电容。
3.9 故障现象: 设备运行正常但频繁过流。
分析处理:
设备运行时各电参数波形声音都正常,就是频繁过流。当出现这样的故障时要注意,是否是由于布线不当产生电磁干扰和线间寄生参数耦合干扰,如强电线与弱电线布在一起,工频线与中频线布在一起,信号线与强电线、中频线汇流排交织在一起等。
4. 直流平波电抗器
故障现象: 设备工作不稳定,电参数波动,设备有异常声音,频繁出现过流保护和烧毁快速晶闸管。
分析处理: 在中频电源维修中,直流平波电抗器故障属较难判断和处理的故障。直流平波电抗器易出现的故障有:
(1)用户随意调整电抗器的气隙和线圈匝数,改变了电抗器的电感量,影响了电抗器的滤波功能,使输出的直流电流出现断续现象,导致逆变桥工作不稳定,逆变失败烧毁逆变晶闸管。随意调整电抗器的气隙和线圈匝数,在逆变桥直通短路时,会降低电抗器阻挡电流上升的能力,烧毁晶闸管.随意改变电抗器的电感量还会影响设备的起动性能;
(2)电抗器线圈松动。电抗器的线圈若有松动,在设备工作时电磁力使线圈抖动,电感量突变,在轻载起动和小电流运行时易造成逆变失败;
(3)器线圈绝缘不好。对地短路或匝间短路,打火放电造成电抗器的电感量突跳和强电磁干扰,使设备工作不稳定。产生异常声音频繁,过流烧毁晶闸管,造成线圈绝缘层绝缘不好.短路的原因有:a冷却不好,温度过高导致绝缘层绝缘变差打火炭化;b.电抗器线圈松动,线圈绝缘层与线圈绝缘层之间、线圈绝缘层与铁心之间,相对运动摩擦造成绝缘层损坏;c.在处理电抗器线圈水垢时,把酸液渗透到线圈内,酸液腐蚀铜管并生成铜盐破坏绝缘层。
5. 晶闸管
5.1 故障现象: 更换晶闸管后一开机就烧毁晶闸管。
分析处理:
设备出故障烧毁晶闸管,在更换新晶闸管后不要马上开机,首先应对设备进行系统检查排除故障,在确认设备无故障的情况下,再开机,否则就会出现一开机就烧毁晶闸管的现象。在压装新晶闸管时一定要注意压力均衡,否则就会造成晶闸管内部芯片机械损伤,导致晶闸管的耐压值大幅下降,出现一开机就烧毁晶闸管的现象,
5.2 故障现象:更换新晶闸管后开机正常,但工作一段时间又烧毁晶闸管。
分析处理 :发生此类故障的原因有:
(1)控制部分的电气元器件热特性不好;
(2)晶闸管与散热器安装错位;
(3)散热器经多次使用或压装过小台面晶闸管,造成散热器台面中心下凹,导致散热器台面与晶闸管台面接触不良而烧毁晶闸管;
(4) 热器水腔内水垢太厚导热不好造成元件过热烧掉;
(5)快速晶闸管因散热不好温度升高,同时晶闸管的关断时间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最终导致元件不能关断造成逆变颠覆,烧掉晶闸管;
(6)晶闸管工作温度过高,门极参数降低抗干扰能力下降,易产生误触发损坏晶闸管和设备; |